我当打工委员写政协提案(一)
2011年,根据吴川市政协文史工作需要,承蒙时任吴川市政协主席杨彩兰厚爱,我以高龄打工新闻工作者身份,当选政协吴川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文史委)委员。在五年任期内,我除了创作了20多篇文史作品外,还撰写了6份提案,算是为参政议政做了微乎其微的工作。
提案一:《关于加快推进吴川市填海造地打造滨海新城项目的建议》。该提案根据负责运作填海造地项目的吴川市金叶贸易公司提供的相关材料撰写,完稿于2011年10月。
提案说:吴川人多地少,土地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土地欠缺的瓶颈问题,吴川市2008年上马填海造地打造滨海新城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填海造地30平方公里,分别建设旅游区、中心住宅区和工业区。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加快推进该项目,对吴川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巨大。
为加快推进吴川市填海造地打造滨海新城项目,我在提案中建议:
1、把吴川市填海造地打造滨海新城项目列为“吴川头号工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以政府的名义申报该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
2、协调各部门,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部门要为项目建设大开绿灯,全力支持,全程支持。
3、协商解决前期报批资金问题。
4、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在2013年初举行的政协吴川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该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
提案二:《关于改善人才环境推动发展的提案》,完稿于2013年2月。
提案说:一直以来,吴川知识、才华贬值,人才环境差——
一位上世纪50年代中期供职广东省政府监察厅的监察员,才华出众,在吴川工作30年,退休后连“副科”待遇也得不到。
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富有经济管理才能的吴川县县长,上世纪90年代初被排挤出吴川;而“有的放失”、“风云变幼”的“白字”官员却一直在吴川稳坐高位。
一位1982年1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的优秀学士,轻信“湛江急需人才”传言,放弃国家统计局工作,回湛江建设家乡,竟然被湛江人事部门分配到建筑工地教夜校(当年湛江高校也难要到中大毕业生)。他在吴川工作20年,只因对“买官”说不,受到极不公正对待,46岁时无奈“离岗退养”。
某单位公认的“台柱”、“泰斗”,身兼编辑、记者、校对、总校等职,2002年月薪仅400元,2005年500元;还被威胁“你还想不想继续做”!
2004年,某单位领导召集几名临时工一起讨论“转正事宜”,一位有才华的编辑、记者毅然对“买职”说不,不远千里外出打工,闯出一片新天地。
某单位上世纪末就筹备成立“专题部”,后以“高薪”挖走兄弟单位“台柱”。“专题部”由于内部原因迟迟未成立,挖来人员被分工记者、编辑工作,一人完成四人的工作量,仅领取新参加工作的低薪也被非议不断。2012年,工资不升反降。
广东省首位“双师”(中药师、西药师)曾在广东省和湛江市对口部门工作。2002年他回到吴川,10多年间穷尽办法调不进专业对口部门,被冷板凳坐坏身体。
吴川人才环境差,已产生严重后果——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吴川已创造闻名全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城乡欣欣向荣。9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近年,吴川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等排名全省居后,工资水平几乎全国最低(20多年来,吴川人民十分思念擅长搞经济的许国雄县长)。
某新闻单位初期人才济济,因留不住人才,近年编辑、校对力量薄弱,连新闻的大标题也不时出错。2006年,中央通报吴川换届选举一宗反面案例,吴川却“倒打一耙”(网民语),几家新闻媒体分别(一次或二次)报道:吴川“通报了中央、省换届选举的一些反面案例”。至今(2013年),网上还有“吴川犯上作乱”、 “中央应调查吴川”的帖子。湛江新闻媒体(碧海银沙)当年也“将错就错”报道“吴川通报中央、省换届选举反面案例”。
“吴川市文联班子全部离岗”(注:2002年初我在市文联副主席任上被“离岗退养”)被写入《吴川年鉴》(584页);吴川市三番四次面向全省、全市“公招”文联正副职领导,无所获。目前(2013年),吴川市文联无副职领导,正职领导多年来一直由吴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近年,吴川主要领导的姓名不时被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工作者写错,如姓“邢”被写成姓“刑”,名“永元” 被写成“永无”;有一期新闻报纸,居然出现两个吴川市委书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善人才环境非一日之功。为改善关系吴川发展和未来的人才环境,我在提案中建议:
1、要把改善人才环境作为系统工程,并提升为吴川“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持之以恒实施,力求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三五年有所改观。
2、持之以恒地宣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尚待人才、尚用人才、奖励人才的良好氛围,真正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3、透过“突出成绩”,找出人才工作的突出问题,尤其是选人、用人的突出问题,加以改正。
4、开设服务人才的“专线电话”和“网络平台”,受理各类建议、投诉,及时排忧解难。
5、治理买官买职、卖官卖职等腐败现象,首先通过治理减少教育文化等部门的买官买职、卖官卖职。
6、为公职人员提供健康的文化体育场所,节假日组织开展益智健脑、强身健体(如桥牌、棋类、乒羽)文体活动,使公职人员远离赌博,提高素质。
7、改善聘用人员、临时工的待遇,对有贡献的人才实行同工同酬。
8、在目前低工资状况下,大张旗鼓地开展“关爱人才”行动,实施“感情留人”。
时任吴川市政协主席杨彩兰对该提案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专题调研,为改善人才环境做了一系列工作。
提案三:《关于改进吴川机关作风缓解百姓办事难的提案》,完稿于2013年3月。
提案说:吴川人杰地灵,但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机关作风与群众期望有较大差距。吴川发展现状不尽人意,百姓办事难,接连发生影响全省、影响全国的事件,很大程度与机关人员的素质有关,与机关作风有关。2012年9月,吴川市委书记向湛江市委述职述廉,众多网民“微博提问吴川市委书记”,1000多条意见建议半数以上与机关作风有关。如网民钟X春留言: 在吴川,存在一种恶性的潜规则,不管是找工作升官又或是办事,首先要以钱先行,且要看办啥事拿多少,有钱人家好办事。可怜那些贫穷的老百姓,办件小事都要比登天还难。这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地方官僚主义和落后。在吴川,存在一种恶性的潜规则,不管是找工作升官又或是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