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艺术家专栏
用户

书美如人

浏览:1473次

书美如人


文/王之义







五年前,余曾写过一篇随笔《人之美说》。其文,就人之美主要从“心、形、行、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说。字如人面,书如其人……近来在研读书法之美学时,进一步认识到书之美乃是人之美也:书美如人。


书如人一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有后天修练的造化之美……书美如人,乃心形行性之美也:




一,书者,心画也。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这是西汉官吏,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扬雄在他著作《法言》里提出的学说。是最早给书法是什么学问所作的定义。他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千百年来,广为书家认同,以至于人们每提及“心画”二字,便知道是专指书法。


心者,神智之主也。人之思想或情感之主宰者谓之心。人唯以心观察万物,感悟自然,支配灵魂,产生思想,改变世界,创造文明。


庄子论道,也是主张心学。物景不可及,思境可生之。可见之物可能是有限的,心境之象则是无限的。书之意象即心中之画也。


书为心画,解读其意,因人而异。归之其要,概述有三:

1,书法线条,是人之心理心迹的真实反映,即书法之线律是心律的轨迹,心灵的流露。或者说,书法线条,是每个书写者的变相心电图;

2,书法是可视的图像,内涵的世界;

3,心学可从书学见。即人的素养、品格、才情……可于书中窥之。

统而言之:书品即人品,书迹即心迹。

大唐书法家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所以,为书者,须修心。相由心生,心正心美,心画则美也。




二,书者,形学也。


“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

这一学说出自近代资产阶级改良领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康有为,他在其《广艺舟双楫》著作中,提出:“书,形学也”。此说,随欠慎密,有悖前人,然可谓其意直指,其论专业。

视觉艺术,因形得势,因势出神,因神见韵。书,如人一样,形为体,神为灵。没有形之美,哪来神之韵? 悦人眼球,形象为要。书法艺术,尤为如此。


笔者在《人之美说》一文中曾阐述过:形者,人之躯貌也。体态仪表谓之形,修心养性出神形。庄子云:物成生理谓之形;孟子云:形色天性也;太史公自序云:形者,生之具也。形通型,所以形之美乃世代情修,基因相传而得之。形之美,修于心、见于性、承于祖,非一日而能成也。形端表正源心性,骨秀神优赋文情。所谓“近物成象,随象得形,形具神生”,是也。


换言之,书法形之美乃世代相传之经典及其演衍而优生者也,书法经典之精髓乃书法之基因也。甚而可言:书法基因犹如人之基因。古人云:字如人面。即书之形貌,乃是人之形象。是美与否,思之察之,皆一目了然也。


于是乎,西方人没有几代甚至几十代的努力、融化与进化,短时间内是写不好中国书法的。




三,书者,行学也。


李太白曰: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苏东坡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林散之曰:书法是养出来的。盖书,行修之学也。


心理学家对行为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如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与动物对刺激所作的一切反应都称之为行为,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行为;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由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决定,行为指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现代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外显活动。


行修者,行为修练也。行为者,人品表现也。言谈举止,品格操行,随处见行。行为美者,本于心性,表于其象。学养富而气质换,品德优则行为美。积学修行,行善积德。德修而名立,事美在行为。心术不正,则 行为不端。故曰:行修不到位者,为书难入妙也。




四,书者,性情也。


所谓性情,常解有三:一是指人的禀性和气质;二是指人的思想感情;三是指人的性格,脾气。


刘熙载《书概》中说:“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由此可见,中国

书法是性情化之产物。


朱光潜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文中说中国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他还说: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b5淖志拖裾悦项\'a1K宰忠部梢运凳鞘闱榈模坏鞘闱榈模沂强梢砸鹨魄樽饔玫摹:嶂惫车愕鹊缺驶词悄康暮奂#遣皇歉呷搜攀浚疵挥惺裁础肮橇Α⒆颂⑸裨虾推恰薄5窃诿沂榉ㄖ形颐浅>醯谩肮橇Α⒆颂⑸裨虾推恰本呦帧N颐撬盗ǖ淖帧熬巍保悦项\'b5淖帧靶忝摹保舛际前涯康暮奂?醋饔猩行愿竦亩鳎际前炎衷谛闹兴鸬囊庀笠频阶值谋旧砩厦嫒ァ?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佷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孙过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耿直的人则坚挺而缺乏遒丽;刚狠的人又倔强而缺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病在拘束;洒脱放荡的人缺少规矩;温顺柔弱的人伤于软缓;急躁勇猛的人过于轻疾;生性多疑的人溺于滞涩;迟缓稳重的人终于蹇钝;轻繁琐碎的人染于俗吏。这些都是一意孤行的人偏持个性,所以背离了正轨。可见人的性情对书法的影响,是何等的直接与明显。


事实上,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性格写什么样的字。类似胆怯、温顺、拘谨等等内向性格者写不出大气磅礴的字,反之,类似狂放、豪率、粗野等外向性格者也写不出温文尔雅的作品。


性者,人之情感也。性由心生,情动性灵。性为命之先,情为人之缘。人性者,乃人之心境心情也。心地和善者,性格则温顺。心性骄躁者,性格便鲁暴。唯性格美则人近,唯性情真则人亲。


所谓性格,通常解释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特征有四:

其一,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其二,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其三,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其四,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总之,一个人的性情是刚直是温柔,会直接影响到作者作品的创作风格。换言之,脾气糟糕者,其书也难登大雅之堂。




结语


观人之气质,便知其品行也。长期行善者,其形优美也。形象美好者,其性格雅逸也。雅逸者,心境宽广也。心形行性之美在于持修,心形行性俱美谓之大美。


于是曰:书,美在人心;书,美在形体;书,美在行修;书,美在性情。总而言之:书美如人。书学,乃人之美学也。



参考文献:


1,王之义《书法三论》;

2,朱光潜《谈美》;

3,宗白华《美学散步》;

4,吴兴林《历代书法名家谈》

……




草书歌行

李白 〔唐代〕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初稿:2021.10.15

修改:2022.01.10



王之义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水利学会会员;

高邮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高邮市书法家协会艺术总监;

……